薩提爾培訓工作坊 — 以一致性對話與陪伴讓愛體現

*與孩子對話,必須和諧而專注地看著孩子的臉,講話速度放慢,保持深呼吸的定靜狀態。

我想愛你而不抓住你,

欣賞你而不批判你,

參與你而不會冒犯你,

邀請你而不必強求你,

離開你而不覺得歉疚,

批評你但並非責備你,

幫助你而不看輕你,

如果我也能從你那兒得到相同的,

那麼,我們的相會就會是真誠且彼此潤澤…

—薩提爾(Virginia Satir)—

(節錄自《聆聽》一詩)

*張輝誠(右二)與李崇建(右一)於均一教育學苑主持學思達工作坊,與均一實驗高中校長黃景裕(左一)及嚴長壽董事長合影。
 

當學思達遇上薩提爾

教育是人與人之間最細膩的工作。許多教學認真的老師,對學生擁有強烈的期待,一旦孩子不符期待,老師就容易陷入生氣、沮喪、憤怒或失望的情緒中。但是,在愛一個孩子之前,大人要先學會如何自我照顧,大人先面對了自己的問題,才有正向的能量陪伴孩子。尤其當老師展開學思達的教學翻轉之後,大量的班級經營伴隨而來的輔導與溝通能力也必須大幅提升,才能進入高品質的對話。

在一場同時受邀至南京演講的行程中,學思達教學法創辦人張輝誠老師,結識了國內首度將薩提爾溝通理念使用在教學上的教師─千樹成林創意作文創辦人李崇建(註)。在機場的對話中,兩人分別談及自己的家庭背景與成長歷程,當張輝誠提到自己的卑微家庭、自卑的心態、壓抑的情感、還有因自卑而轉變成充滿攻擊性的性格……,李崇建一邊聽著一邊回應:「其實我們這種家庭長大的小孩都會這樣……」這份「接納」和「同理心」,讓張輝誠當下感到非常溫暖,一顆躁動的心頓時因為覺得自己被支持了,而獲得了平靜。

張輝誠很快就看出李崇建將薩提爾模式融入教育現場的開創性與珍貴性,於是他對李崇建說:「崇建,學思達需要你的幫忙!不,是全台灣的老師都需要你幫忙心靈重建!」自此,張輝誠便熱情邀請李崇建以「心教」為主題分享薩提爾成長模式(Satir Model),讓老師經驗自我內在的一致性,進而運用溝通姿態、語態來幫助孩子發展覺知能力、感受自我價值。

(註:曾任全人學校教師的李崇建,將美國薩提爾家族治療模式導入教育現場,並將其諮商、教育的成功經驗寫成《沒有圍牆的學校》、《移動的學校》、《麥田裡的老師》、《心教》、《心念》等書,特別是《麥田裡的老師》更被許多老師視為處理孩子們棘手問題的葵花寶典!)

*透過有意識的深呼吸、冥想,引領老師覺察自己內在的感受與狀態。

探索冰山  發掘寶藏

最新的一場薩提爾培訓工作坊,在春節過後不久的寒假期間展開,來自香港、澳門、大陸及台灣兩岸四地近50位學思達核心種子老師,懷抱著極度渴求與好奇的心投入學習,在李崇建的帶領下,三天的主軸持續環繞著個人內在的冰山展開,也環繞著每一位教師的生命成長歷程。

「一個人的獨特之美,有時候被深深埋葬,需要更多挖掘的功夫,才能發掘他們的寶藏。」根據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的理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冰山,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我們不快樂的根源可能是因為0到18歲以前未被滿足的期待。她比喻,我們的“自我”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湧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體,則是長期壓抑並被我們忽略的“內在”。如果我們能夠認識自己的冰山,揭開冰山的秘密,我們將會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觀點、感受和真正的自我,人生就會因此而改變!

*李崇建深切提醒,教師更要能穩定自己的內在,才能像燈塔一樣對著孩子。

觀照傷痕  解開心鎖 

從談話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李崇建,從2001年開始學習薩提爾模式,在一步一步鍛鍊深化、發揮延伸,至今十八個年頭過去,幾乎到了近五年,他感到一股寬闊深刻的能量駐紮進入,開始懂得安頓自己與他人,懂得不當受害者,懂得觀照自己的傷痕,內在因而和諧寧靜。

在他簡單的引導下,與他對話的孩子,往往能脫離頭腦裡紛擾的聲音,迅速安靜專注下來,在停頓與留白中,覺察自己的生命力,讓彼此的心靈靠近。

許多老師也都曾是那個渴望被看見的孩子,但自己卻又看不到自己。李崇建對在場的老師深切指出:「教師要更能穩定自己的內在,才能像燈塔一樣對著孩子。」因此,在三天工作坊中,他透過有意識的深呼吸、冥想、講課與對話練習,帶領學思達核心種子教師以誠實而開放的生命態度,解開內心深處的鎖,讓自己越來越如實,從對話中滋養生命的能量。

*在薩提爾模式中,將人的溝通姿態區分為五種:指責、討好、超理智、打岔,以及一致性。

一致性對應姿態  安頓自己與他人

姿態、語態、感受、渴望、正向好奇與停頓,是李崇建處理教育問題的六個脈絡。他分享薩提爾模式將人們慣常的溝通姿態分成下列五種:

指責:在乎自己,不在乎別人,心裡都是憤怒,但卻否認自己的憤怒,與自己不連結。

討好:重視他人與情境,永遠忽略自己,委屈求全。

打岔:幽默、天真,無法聚焦、逃避、不願面對,不在乎自己,也不在乎情境與別人。

超理智:用頭腦壓制感官,在乎道理,邏輯力、領導力強、喜歡引經據典。

一致性:真實的自我表達,同時也能關注對方,在適當的情境脈絡中,傳達直接的訊息,並且為此負責,能顧及自己、他人和情境。

李崇建進一步說明,所謂的一致性是一種不假外求,回到自己內在最自由寧靜的狀態,而非要求別人達到你的期望。能作到一致性的人,不會當一個受害者,不會整天抱怨,也不會積壓各種情緒。一個能安頓自己內在的人,才能夠安頓他人,因此,一個被一致性溝通姿態所對待的孩子,通常情緒不易卡關,得以在寧靜中真誠面對問題,並懂得為自己負責。

在工作坊中現場,李崇建對老師們示範一致性的姿態,運用三句覺知式的對話語句:「怎麼了?」「你還好嗎?」「發生什麼事了? 」,進入事件的細節,找出脈絡,導入孩子的感受,切入孩子內在,連結其內心深層的渴望,這樣具有體驗性的對話才有轉化。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保持一種「我允許你做不到,我可以陪你」的心態,但是對話要有議題、陪伴要有目標,必須和孩子一起核對出來,這樣才不會無濟於事。

針對最容易被大家所忽略的「語態」,他特別叮嚀在提問時必須專注看著孩子對話,不一定要注視眼睛,但需要專注和諧看著臉部。將聲音的共鳴腔往下走,講話速度放慢,把停頓感放進來,保持深呼吸的定靜狀態,稍微重複對方的語言,以示積極的傾聽並進行感受的核對,過程中不要落入事件的爭執,以及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不要想拯救孩子或解決問題,從關心一個生命為起點,在對方的感受裡駐紮;對話的發展必須出自真心的好奇、參與、尊重,而非說理、指責,最後回饋給孩子強而有力支持性語言(例如:即使過程這麼辛苦,你依然沒有放棄,我欣賞你的不放棄,你很了不起,我會陪伴你)。

*老師們在分組中認真練習對話,彼此分享原生家庭的對應姿態,並練習10分鐘內進入內在的對話。

從負向裡去看到正向資源

在李崇建從冰山脈絡所帶入的對話示範與練習,發現有的老師因小時候成績不如父母的預期而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有的老師慣於把自己打造成悲劇人物、給自己貼上標籤,有的老師時常感到自己是一個孤單可憐的人,也有老師覺得自己被很多人討厭所以很害怕分組活動…。其中一位校長更坦承:「一直以來,我都在關注自己做不好的地方,我們當老師的每天都在挫折與自責中,如果我們都能放下自責,我們會看到怎樣的圖像?」

對此,李崇建不禁提出:認真的老師是最美麗嗎?他內心深深的嘆息,常常覺得:認真的老師最「自責」。一個愛孩子的老師,卻不懂得寬容自己、接納自己,更遑論能愛自己了! 他進一步點出,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一個主題,叫做「我不夠好!」所有的人都容易感到自責,看重自己的失敗,卻忽視自己的資源。好比孤單的人一定有一顆敏感的心靈與藝術品味,因著在孤單裡長養了創意,而變成一個獨特而豐富的人,就這是孤單的人所擁有的「資源」。透過冰山脈絡的對話,我們可以幫助一個人不自責,看見自己神聖的生命歷程,與其未滿足的期待與渴望連結,從負向裡去看到正向資源,引導孩子去面對、思考、跨越阻饒成長的柵欄,來整合豐富孩子的內在。

*學習薩提爾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用豐富的眼光與層次,去看到一個人的處境與可能性。

讓教育在善美的循環中運行

「問題從來都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真正的問題;而欣賞並接受『過去』,可以增加我們管理『現在』的能力。」

學習薩提爾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不去看一個人一時的表現,反而著重在一個人的成長起伏與脈絡,從事件的閱讀去理解一個生命,用豐富的眼光與層次,去看到一個人的處境、潛能與可能性,學習不要拯救、不要自責,學習去接納。

一如李崇建的老師貝曼所說:「我們需要先看見自己內心的美好,才可能真正看見別人的;我們要先感受到對自己的愛,之後才可以去愛別人。」

在這個威權被解構,走向加速的年代,李崇建認為小孩更需要很專注地跟一個大人談話的空間。如果父母或教師可以運用薩提爾成長模式,發現自己內在的寶藏,對自己有更清晰的瞭解,將自己內在的限制與痛苦轉化成生命資源,在健康與清澈的智慧中,真實的與自己的學生或孩子連結,每天花5分鐘跟孩子和諧而專注地對話,不帶指責、不帶命令、不帶說教,在這樣的一致性的對待與陪伴下,將能消弭許多內在負面的情狀,啟動孩子深刻的心靈覺知,讓孩子獲得巨大的成長能量,更正向的為自己做出最合適的抉擇。

他同時更衷心邀請天底下認真的老師,還有認真的父母,應該做以下的功課:認真愛自己、接納自己、不批判自己、關注自己內心的受傷。當意識到自己受傷了,有了自責之際,先深呼吸一口氣,對自己說些愛的語言、欣賞自己的語言!別對自己太苛求。當自己對自己的關愛多一些,面對不滿足的期待,會漸漸地寬鬆以對,教育才會在善美的循環中運行。

【後記】

薩提爾工作坊研習結束之後,李崇建陸續收到好幾位老師的心得,關於老師們組成冰山對話團體,教師自我模擬練習,以及教師跟學生對話的紀錄,每一篇文字的呈現都令他感動。老師透過對話練習,接觸孩子的內在,也接觸自己的內在,這個過程仍會遇到挫折,但是持續在這樣的情況下練習,會有很不同的發展。

李崇建建議老師們,寫了這些記錄之後,下次碰面時,可以再當面重述這些故事,讓他再一次耙梳對話者的內在,將這些美好的體驗落實得更深,也更能帶在自己身上。他同時期望老師們如果對外演講,可以將這些親自發生的對話,重新分享給聽眾,一是讓聽眾瞭解老師的工作,二是耙梳一點兒脈絡,透過演講的分享,脈絡會越來越清楚,三是重新體驗那個新對話的自己。

「工作坊老師的對話紀錄分享」

◎一致性對話練習與心得分享 (貼文者:郭進成老師)  https://goo.gl/KzGdBh

◎教學現場的一致性對話應用與練習(貼文者:李明融老師) https://goo.gl/kqJ4ma

◎工作坊之後的薩提爾模式對話練習及應用(貼文者:馬綉芬老師) https://goo.gl/aHVDnd

【延伸資訊】

李崇建的部落格  http://im80081888.pixnet.net/blog

學思達官方網站  http://lte-taiwan.weeb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