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奇花》均一高中當代藝術公演

「你們的每一個成長,其實都是一門時間的藝術。」──王琄老師
 
今年七月均一國際教育實驗學校高二演出英文音樂劇 Little Shop of Horrors《異形奇花》,連續2天3場,在可容350人的均一藝文中心演出,觀眾各為師生、家長,和校外貴賓。其中第二場堪稱媲美「可賣票」的水準!
 
吸睛的若只是舞台魅力加春青活力,那均一的藝術課程,或許不值得一提。
 
二年前高中部因應108課綱發展的「創意學群」課程──當代藝術、國際餐旅綠能建築,旨在高中三年,透過自我認識和實踐運用培養學生「做人、生活、做事」的能力(而非專業技能)。其中,當代藝術以最具綜合性的藝術型式「戲劇」來開展,並帶出創意學群的期末成果展──當代藝術的學生演劇,國際餐旅製作點心飲品招待觀眾,而綠能建築今年的高二生經過二年的學習,首次擔綱舞台設計與製作。
 
如果說孩子能「玩真的」,是因為三個領域背後有著亦師亦友的業師群和均一教師。藝術課程顧問王琄帶領業師群,為每位學生創造適合表現的機會,希望學生有一個情緒的出口,透過戲劇盡情演出自我;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勇敢超越自己的同時,也深刻經歷團隊合作,並且讓藝術成為一輩子的陪伴。

甄選

上學期10月時,「我們得知一件非常驚人的訊息──那就是我們必須參加甄選,而且有學弟妹在台下觀摩!」自此,大下課、午休、放學後、週末,都有孩子主動練習、彼此助演的身影和笑聲,甄選時還有人因為太投入,跳到嘴脣流血,老師藉此提醒表演者注意能量的釋放。
 
「看到每個人都有璞玉!」業師們對甄選的表現有點驚豔。透過高一每週4小時的戲劇藝術課,這群已陪伴孩子1年的老師,為公演安排角色時,很能貼近每個人的成長需求。比如,有些孩子目前的狀態是可以一個人在舞台上,有些則是旁邊有人會更安心,能幫助他在穿越困難時表現得更好,這樣的孩子得到了一個有點吃重但一定是幾個人同時出場的角色;又如平時很理性的孩子,飾演一個很瘋狂的角色,希望解放他情感豐沛的那一面。

冒險 

下學期開始了歌舞練習,4月,當業師導演來到校園,意味著進入正式排練,離演出只剩10週,每週一次課,也就是在技術排練和總排之前只有10天的排練,即使是專業劇場都不容易,更不用說學生早該背好的台詞仍七・零・八・落。
 
偏偏,音樂劇不只有台詞,還有歌舞、走位、換景、道具、服裝⋯⋯。老師曾一度與全班討論要不要辦音樂會就好,只有歌唱單純許多。但這個班,他們決定做整齣音樂劇!於是,師生一起頂著冒險,共同討論目標,共同創造,幾乎是用專業劇場的方式在做。

戲劇作為綜合藝術,涉及音樂、舞蹈、美學、情感、閱讀(文本)、思辨、表達、創意、社會關懷、道德、領導、自信……,因而戲劇教育在西方長久被視為全人教育。尤其青少年特別需要被看見,相較於學科的成就感需要時間的累積,戲劇比較能快速看到進步,也是較快注入情感的方式。  
 
均一的戲劇課始於思辨、接著是文學理解、個人創作、編劇、最後是演出。今年特別請英文課老師帶著學生賞析 Little Shop of Horrors,並指導角色組的發音;道具組、服裝組和老師合作製作所有的道具和服裝;導演組的兩位助理同學觀察排戲,幫導演記下各種筆記、走位、分場……。燈控、音控也是學生負責。
 
做沒做過的事,挑戰當然多,戲劇老師水水提醒大家:「當你想要抱怨的時候,先想一下有什麼是你可以感謝的。」

表達

不一定每個人都有台詞。表達也不一定是說話。
 
站在台上,你一句台詞也沒有,「你的存在已經是一個表達」──為什麼站在那裡,往旁邊移動一點會不同嗎。經過思考,想把自己放在什麼位置、想闡述什麼、和別人討論,這些都是表達的一部分。
 
青少年常常是從別人眼裡看自己。戲劇大量挑戰別人怎麼看我,以及台下的你用什麼角度看台上的人。「那好囧、別人都在看我、出錯了會不會很可怕、我英文好爛、怎麼可能做的出來⋯⋯」、「做這個會不會怎樣,做那個會不會怎樣,想來想去然後就不知道要做什麼了⋯⋯」。害羞的、想很多的、不相信自己的⋯⋯,不管原來是什麼狀態,「在老師鼓勵下,我們從自己的性格、氣質中找到另一個自己。」生活裡不敢做的事,儘管放膽在舞台上試。

等待

台上劇情緊湊,而幕後是許多的「等待」,這是戲劇課帶給杜佳馨(角色Crystal:三姐妹之一)的第一個學習:「從練唱到排戲,甚至排舞,好一大段時間都是在等待,等待輪到自己排練、等待夥伴們有空一起排練、等待自己進入角色狀態的真正排練。許多時候需要靜下來等待,反覆思考要做些什麼,儘管是小小的思量都是重要的。因為沒有想清楚而做出來的動作,表現就會不確定,連自己都不相信的東西在別人眼中會是彆扭的吧。」
 
戲劇關乎節奏,等待時需要每個人專心「看」:現在台上是別人,但等一下就換你了;或你要負責換景、移動小道具、在定點準備幫忙換服裝⋯⋯如何對上節奏,「僅僅一個小小的動作都不能被省略或忘記」,佳馨說。

當下

演出前3天,密集排練讓每個人都在壓力鍋裡。有一天男主角完全當機,情緒大爆發,「我們老師都很珍惜那一刻,」戲劇老師茈宴說。
 
「很好!請正視你的情緒。你的壓力就是這麼大,我們的壓力也跟著很大,這很正常。」老師和學生一起誠實面對感受,允許情緒的產生,接納當下,因為戲劇不容許活在過去,舞台上,每一刻都必須穩在當下,過了就沒了。戲劇也在練習不懊悔、不糾結。

登台(人生就是會有突發狀況)

「首場表演開始了,大家緊張到牙都要吐出來了,但和海選一樣,我們也只能硬著頭皮上場。當我登場時,發生了一件非常致命的問題──麥克風壞掉了。」戲服很熱,鍾翔聿(角色Audrey II:花)飆汗飆到麥克風故障。前前後後換了多次麥克風,包括他應變地一邊演一邊悠悠移動到舞台邊,後台同學趕緊遞出麥克風;最後的解圍是,有一幕燈光全暗,老師衝上台拿麥克風給他。

感謝首演就發生這狀況,前後台每一個人都在想辦法救場,大家真真實實體會到,全部的事都是每一人的事。

「當下急壞了所有的演員,特別是和我對戲的演員們,狀態都受了影響。但,卻讓我忘卻了所有的緊張,開始享受舞台,雖沒有排練過用手持麥表演,也在一些不該下台的時間點緊急下台,但我反而表現的更自然,有一種 I have nothing to lose 的心境。就在那個時間點,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已經變成『花』了,我可以隨心所欲表達花的狀態、情感,彷彿我就是花。」 
 
一位三場演出都看的學弟崇拜地說,雖然看得出來發生了什麼事,但看不太出破綻。因為沒有麥克風,「花」要更大聲演唱,反而很有氣勢!

超越

第二場演出就在同一天晚上,為了彌補第一場麥克風意外的遺憾,大家表現得淋漓盡致!或許用力過頭,隔天有些角色的聲音近乎全無,肌肉也痠痛得不聽使喚,壓軸場時,以一種青春的奮不顧身演出,「就在我快撐不下去的時候,腦中浮現了過去在山海挑戰、童軍團以及辯論社中辛苦支撐的畫面,特別是8年級時單車騎玉長公路的挑戰,十分符合當時表演的心境。」翔聿「花」再次超越他的極限。
 
而觀眾沒有看到的,是這之前得先超越無數次「重複」,是排練時導演一次次喊卡,「再來」;是一直做不好,一直忘記台詞/樂譜/舞步,一直被打擊,而且是在同學眾目睽睽下。若是一般交作業的方式,沒這麼震撼。排練後期的重複,則在練穩定性,也在看似一樣的表演裡看出細微差別,調整得更好。

但重複算什麼,不是說戲如人生嗎?怎麼能沒有砍掉「重做」──最後用的道具不是當初做的、分場要重做、舞台設計從360度旋轉式變成三個分離的景片⋯⋯

能挺到超越的那一刻沒有半途而廢,是因為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有一份信任和陪伴:「我知道不是我們不夠好,而是有人相信我們可以做的更好。」(周妍蓁:導演助理)而且「看到老師和同學那麼努力、嘗試各種可能,我覺得我應該要更努力一點,就這樣,我漸漸有了動力。」(田雪茹:三姐妹之一Ronnatte)

側幕 

「表演結束後我阿嬤掉眼淚了,然後說雖然她聽不懂,」來自部落的學生說。
 
全英文劇本精簡後還有90幾頁、正式排練10天、技術排練和總排練3天、2天內3場公演。

你知道嗎?台詞多又繁複的男主角其實英文不太好、演出前3天有一個要角的戲份改了將近一半、另一個則是寒假時看了好幾次劇本,「但我基本上看到木須尼克那句my life is a living hell就放棄了」;「Ronnatte這個角色的多重個性,與現實中的自己完全相反,很多生活中我都不太敢展現的卻要在大家面前表現出來,曾經腦袋常常浮現還是不要當Ronnatte好了」……。他們不是唯一擔心英文表現不佳、害怕出錯、怯場、想放棄的。 
 
因為不想在台上丟臉,孩子們額外花好多時間研究該劇的背景、角色背後的內涵,找了各種版本來看,論文、期刊、報章雜誌......,許多是用英文查詢,因為中文資料極少;也看了其他的劇,學習類似的角色如何表達。如同胡珉瑄(角色:Audrey)「念念不忘王琄老師的叮嚀:台上的自由來自於台下的自律。」學生們下了很多功夫,他們互相幫忙。

老師們也盡了很大的心力。平常看不出來是這個樣子的學生,老師總是可以找到一個適合他的位子。經過這次洗禮,會主動問問題了、會安排時間、尊重對方、互動更柔軟……無疑的,也更勇敢踏出去了。

陪伴 

學生教我的:歸零再出發。
 
業師們有豐富的帶營隊經驗,短短幾天內要激活學員的能量,高濃縮堆疊至成果表演,並不難。不過,當課程變成帶狀的學年,每週上課一次,學生的狀態每週都不同,上週的程度已從1到3,這週未必從3往前走。老師要接受學生當下是什麼狀態就是什麼。
 
老師也會卡住。有些孩子英文很溜,一串台詞劈哩啪啦講下來,「這段停一下,聽不太懂。」老師的坦誠讓英文不太好的同學也放鬆一點。「老師沒有什麼都懂,而是陪伴在旁邊,」茈宴老師生動的比喻:「老師比較知道的是,我們等一下要爬山、涉水、轉彎;而轉彎的地方有老虎。老師也會怕啊,怎麼辦,只能邀你趕快爬上樹來,我們一起面對!」 

有時在學生面前成為「無用」的人,老師的暫時放手,可以讓學生自己爭取學習成就,看見自己。

Finale 終曲

「舞台上每一刻都必須穩在當下。」這好難。問茈宴老師這要怎麼練呢?這不容易,她說,或換個角度,這和「距離」有關──從生活出發,練習拉開一點距離,面對周遭世界,如同欣賞戲劇、情境畫面一般。當家人有爭執時,就像走進家庭電視劇;身處美麗校園時,就像轉進Discovery頻道。當距離鬆動了,往往較能換個角度面對當下情境,與之共處。
  
「如何陪伴自己的心」是老師很想讓孩子帶走的。如果我們曾經帶著他欣賞雲,當他自己一個人時,也可能抬頭享受看雲。

Hold your hat and hang on to your soul
Something’s coming to eat the world whole 
抓緊你的帽子並緊握住你的靈魂
有東西要來吃掉全世界了
如果我們對抗到底,我們就還有一線生機
但不管它們給你什麼好處
拜託,不管它們給你什麼好處
絕對不要餵食那植物

孩子,有一天,當你聽到《異形奇花》音樂、台詞,你會瞬間回到這段旅程,比如你們曾在生活中互相用台詞對話、跳彼此的舞步。莫非這感覺就是音樂老師雨農在節目單上寫的:「所謂的靈光,便是藝術作品讓我們得以感受當下的那一刻。」?

攝影 | G11 曾盈瑄(11年級學生)
文字 | 匯整自訪問戲劇老師廖茈宴、導師鍾佳宏、輔導老師徐菀妍、創意學群策劃張裴雯,以及學生心得*(*演員需要一段時間抽離角色。公演後,開始放暑假,戲劇老師交代了功課,希望孩子靜下來整理自己的思緒,並且開了一個線上群組,只要有感受,老師都在!)

創意學群

創意學群課程涵蓋「國際餐旅」、「當代藝術」與「綠能建築」三個領域,是橫跨高中三年的綜合思考與應用實踐課程。課程內容連結真實生活,啟發學生關注人文、生態、環境、美學、藝術、設計與科技等議題,並在每個學習階段融入實踐應用,讓學生累積語文理解與應用、邏輯思考、視覺空間、科學思維、文藝與藝術創作、系統組織與管理、人際關係與內省等多元能力。未來均一師培中心預計把這些課程有系統地導入師培,嘉惠對偏鄉實驗教育有興趣的老師。

均一2020英文音樂劇公演《異形奇花》

影片(完整版) | 前導片

劇情簡介

北美洲的城市依開發時間先後,劃分為上城區(Uptown)以及下城區(Downtown),上城是高級住宅、下城是商業活動聚集的區域。
 
《異形奇花》的故事發生在下城區的Skid Row,這裡充斥著工人、娼妓、毒蟲、拾荒者與無家者。這些沒有固定收入的社會邊緣人,白天在上城區為人做牛做馬,到了夜幕低垂之際,只能蝸居下城區,過著貧困、骯髒的慘澹生活。
 
木須尼克先生是個猶太裔移民,他以自己的名,在這兒開了一家花店,但在Skid Row這種有一餐沒一餐的地方經營花卉生意?別開玩笑了,只要是一般人都知道──麵包跟玫瑰,何者為要?
 
可想而知,木須尼克先生的花店生意是一直不見起色的,就在將要關門大吉的前夕,一株外型奇特的怪異植物突然降臨Skid Row,還被傻呼呼的花店員工西摩所收藏,這株神奇植物不只為花店招徠了生意,還一一實現了好多人的願望。
 
《異形奇花》是美國廣為人知的長青之作,至今仍在紐約的百老匯劇場上演。故事起源於1932年約翰.柯里爾(John Collier)的短篇作品《綠色思想》(Green Thoughts,暫譯),這部關於食人花的故事於1960年被改編成電影《恐怖小店》,音樂劇版本則在1982年的外百老匯(off-Broadway)上演,爾後導演法蘭克.奧茲(Frank Oz)以此音樂劇為本,於1986年再度為其拍攝了電影。
 
這部音樂劇由霍華.艾許曼(Howard Ashman)作詞、艾倫.孟肯(Alan Menken)作曲,除了早期作品《異形奇花》,這對著名的雙人搭檔往後合力創作了多部獲獎無數的迪士尼音樂劇詞曲,例如《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阿拉丁》等。
 
《異形奇花》的劇情看似荒誕無稽,但其背後或許可以看見人性如何被貪欲所吞噬,也或許可以藉其省思當前疫情肆虐全球的景況,究竟食人花奧黛莉二世所吞下的,是人類的肉身、抑或是心靈?

音樂劇製作團隊(指導老師)

當代藝術課程顧問 王琄
戲劇藝術 廖茈宴
戲劇藝術 水祥祈
英文文學 白珮璇
劇場技術 林英強
舞蹈律動 安婕茹
服裝設計 林玉媛
舞台彩繪 劉韋廷
音  樂 黃雨農
電 鋼 琴 辜沛榆
爵 士 鼓 林竺潔
樂手助理 李佳珈
樂手助理 鄭彼得
導演助理 周妍蓁
導演助理 余芷嫻
綠能建築課程顧問 陳沛淳
空間建築 唐仁崇
國際餐旅 廚藝主廚 韓國榮
國際餐旅 廚藝主廚 謝金龍

參與學生

當代藝術 G11
田雪茹、余邦豪、余芷嫻、李沐恩、杜佳馨、汪祐丞、阮以柔、周代軒、周妍蓁、林傑森、林稟峰、胡珉瑄、徐彗旻、郝皓婷、陳以珩、黃筠俽、達以安、趙育旋、劉秉綸、鄭子驛、謝承翔、鍾翔聿

綠能建築 G11
王世安、王碩均、古采璇、洪橞䈶、梁惟媗、莊俊彣、曾盈瑄、黃喆、潘威利、盧秉宏、賴佑齊、簡衣絜

國際餐旅 G11
朱妍菱、余邦睿、林君昂、林曉雯、張嘉誠、黃毓淇、蔡尚恩、鄭宇秀、盧彥蓁

影像紀錄 G11 曾盈瑄 
導演助理 G11 余芷嫻、周妍蓁
行政執行 G10 蕭羽芳
劇場技術 G10 林佑崴
劇場直播 G10 胡宇濤、張宇承、魏如玄
前導片製作 G11 黃筠俽